跳到主要
內容區塊
智慧物流

愛物惜物,綠色環保讓資源永續

歲末年終,當我們除舊佈新時,清理出來的物品繁多,包括退流行服飾、不再想看的書本、超商集點與百貨公司兌換禮物……,該怎麼處理呢?不如把它們捐給需要的人,透過資源回收或二手交換的途徑,讓它繼續物盡其用,成為綠色生活的實踐。




智慧城市的美好願景中,「回收就是資源!」不再是空洞的口號,而是隨時隨地正發生的循環生態,如同春夏秋冬的四季輪轉,各種資源的循環也不斷流轉再利用,努力達成「零廢棄全循環」的目標。大豐環保科技為臺灣資源回收業龍頭,透過回收服務APP「資源循環生態系服務平臺zero zero」,製作全方位「回收地圖」與「分享地圖」,讓民眾即時掌握住家附近的回收與分享訊息,節省運送過程的成本,也能降低運輸過程的碳足跡。


「回收地圖」標示社區回收據點,包括除了大型回收據點,也將服務資源回收的個人小站列入其中,方便一般人做資源回收,甚至可以透過這個回收地圖,預約大量資源回收的服務。未來將陸續出現在臺灣各地的無人回收站,利用電子化磅秤系統I-pound,民眾只要將資源回收物放置於電子秤上進行秤重,就能獲得Z幣,兌換綠色商品、二手商品,或是捐贈給公益團體。




「分享地圖」讓大家能夠交換分享訊息,透過訊息公布,讓有需要物品的人,能夠互換有無,也讓物品能找到新主人。除此之外,針對企業的工業回收,透過「物料管理系統」控管廢棄物料的種類、數量,並透過Z Car系統,預約合作物流與廠商的回頭車,降低運送的費用。同時也能透過這個平台,追蹤廢棄物的終點去向,確保環境的安全。




垃圾危機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課題。據估計,全世界人口,每天製造大約350萬噸垃圾。大量無法就地回收、掩埋或焚化的垃圾,下場多為流入大海中,塑膠製品在海洋中形成垃圾島,污染海洋、造成海洋生物的死亡。針對萬年不滅的塑膠,透過確實的回收與分類,分碎處理、混練造粒等流程,形成再生物料後,就能再次回到生產線,製成塑膠製品,像是瓶罐、文件夾,甚至能夠抽絲紡製成衣服,讓塑膠變成全新的物品。




目前臺灣的垃圾回收率高達55%,與先進國家同步,美國的《華爾街日報》還專文盛讚「臺灣:世界上的垃圾處理天才」:從55%到100%「零廢棄全循環」,資源回收成為智慧城市的一環,將有效資源創造成更有價值的商品,回收服務平台豐富未來城市的樣貌。

TOP